【“原来石家庄这么美!” 20万张照片记录省城惊艳蝶变】3000个日夜、20多万张照片,邢硕、梅名、石松走遍了石家庄的大街小巷,遍寻了周边的山川河流,用镜头记录了石家庄的风土人情、城市巨变。在他们精心制作的《五彩石光》短片中,石家庄深藏的美被彻底释放,惊艳了众人,而三位石家庄土生土长的摄影师,对家乡挚爱的情感,也在镜头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呈现。短片在网络上热播,收获了大量的点赞。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二十里铺社区一栋居民楼里,记者和邢硕、石松坐在茶台前,像三位忘记时间的背包客,一边品茶,一边聊着石家庄,聊着身边的生活,聊着镜头背后的故事……

感受变化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

喝了一口茶,邢硕感慨地说:“拍摄石家庄,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一次重新认识。”从小生活在石家庄,邢硕的记忆中自然少不了尘土飞扬的街道和压抑沉闷的雾霾天,这也曾是大家对石家庄印象里的标签。随着拍摄一路走来,邢硕作为石家庄人的自信和自豪感越来越坚定,就像在画面中表现的一样:“现在石家庄越变越美了!”

谈起如今的石家庄,邢硕说:“这些年我也去过一些一线大城市,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儿,相比之下,石家庄虽然小一些,但什么都有,生活很方便。拍摄了这么多年,我见证了石家庄城市环境的改变,现在无论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人们在街上走一天,鞋上也不会沾多少土,这比以前要干净许多。还有许多公园都很漂亮,绿树成荫,空气质量也变好了。”石松更关注石家庄的现代感,他说:“石家庄以前给人的印象很土气,但看看现在的石家庄,非常现代、时尚。石家庄的年轻人,他们时尚而活力十足,一线大城市有的,我们这里也有,我们能感受到石家庄发展的脚步。”

有着摄影师独特视角的邢硕,对于如今石家庄优美的城市环境赞不绝口,他说:“石家庄在2021年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多个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优化了城市的环境,方便了百姓生活,也美化了城市的整体风貌。”邢硕敏锐发现了石家庄在城市颜色方面融入的高科技和时尚感。他说:“如今在节假日的夜晚,大家会发现石家庄各主要地标性建筑灯光的颜色、风格都很统一,并加入了很多有石家庄地域特色的元素,还在部分地方增加了巨幕电影、3D投影等新颖的视听形式。通过高科技的应用,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邢硕还注意到了石家庄城市文化挖掘方面的成果。他说,石家庄在去年新增了很多有特色的街区文化墙,让人们加深了对所在区域的认识,人和“景”有了亲密互动。“现在的石家庄城市颜值真的很惊艳!”邢硕最后说。

拍摄初衷 家乡的美需要发掘和展现

数年以前,一组以石家庄风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惊艳了石家庄摄影圈,随后,名为《石光流年》的摄影短视频更是在网络迅速走红,石家庄这座低调的省会城市,霸气地绽放出了自己的秀美之光,看过照片和视频的人都惊呼:“石家庄原来这么美!”随着作品的走红,拍摄这些照片的三位摄影师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最初是邢硕和老搭档梅名合作拍摄,后来石松加入,三位石家庄土生土长的小伙儿,逐渐成为了“石”光摄影系列的创作“铁三角”,在摄影圈内享有盛名。这个“铁三角”分工明确,邢硕负责特效拍摄,梅名负责航拍、石松负责后期制做和地面拍摄。梅名是位70后,邢硕和石松是80后,他们三人有着共同的儿时记忆和对石家庄炽热的情感,这让他们往往心有灵犀、一拍即合。

谈起拍摄石家庄的初衷,邢硕说:“有这种想法大约在10年以前,我看到了延时摄影特效拍的《韵动中国》,当时就被震撼到了。那时还没有人全面、系列地拍过石家庄的风土人情,更没有人运用延时特效手法去展现石家庄的美,我就想去尝试一下。另外,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从小生活在这座城市,对石家庄有很深的情感。但外界对石家庄的印象,似乎不都是那么美好,个别人甚至带有脏、乱、差的印象。但石家庄并不是那样,有很多美的地方,只是没有展现给外界,石家庄的美需要去发现、展现,这也是拍摄初衷之一。此外,石家庄有许多地标性建筑,包括周边县区的一些古建筑,都蕴藏着石家庄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去挖掘、记录这些历史文化,同样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邢硕清晰记得他拍摄石家庄的第一张照片,是在世纪公园电视塔上,拍了一张石家庄的城市全貌,从那时起,邢硕和伙伴们的创作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十年多时间里,邢硕和伙伴们的足迹踏遍了石家庄的大街小巷、周边的山川河流,拍摄了超过二十多万张摄影作品,并连续推出了《石光流年》《五彩石光》等视频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石家庄深藏的美,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家眼前,令人惊艳、震撼,也直接影响着外界对石家庄印象的改变。

未来计划 展现石家庄更深层次的美

拍摄石家庄的历程,也让邢硕、梅名、石松从青涩走向成熟。在这二十多万张摄影作品及视频作品中,记录着石家庄城市风貌的蝶变和周围山川河流的风貌,犹如一部穿越时空的交响乐。

时间不会停止,摄影师的脚步不会停下,虽然已小有成就,但邢硕、梅名、石松认定,这仅仅展现了美丽石家庄的冰山一角,石家庄风土人情中蕴含着深层次的美,等待着他们用镜头去发现。

石松说:“我们之前拍的作品更多展现了石家庄的风光、景物等。下一步我们想用镜头更多关注身边的生活场景,到大街小巷、到社区去展现基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去展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石家庄人的幸福指数。所以,未来我们的创作思路会更偏向人文方面。”邢硕说:“其实在去年石家庄疫情期间,我们就尝试着拍过一些表现人文类型的作品,我们透过这些表象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内容与情感。今后我们会更多拍摄这种类型的作品,特别是抓拍一些人们生活中的瞬间,呈现给大家一个烟火味道的石家庄。”

邢硕、梅名和石松已成为一个稳定的创作团队,作为石家庄人,他们今后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用镜头去展现石家庄的美丽、情感和态度。很多人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看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被留住的瞬间,不就有答案了吗?

邢硕说:“‘石光’系列作品给了我们更多认识、欣赏、解读石家庄的视角,也让我们愿意驻足去感知、感受、感悟这座城市。其实镜头不仅在我们三位作者手中,更在每个人的双眸里,盈目尽是诱人美景,尽是冷暖人情,记录于心,便可雕刻时光。”

邢硕最后说:“石家庄正在发生的美丽蝶变令人振奋,这是我们创作的灵感和动力源泉,它鼓舞我们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这座城市和人民。”(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原来石家庄这么美!” 20万张照片记录省城惊艳蝶变】3000个日夜、20多万张照片,邢硕、梅名、石松走遍了石家庄的大街小巷,遍寻了周边的山川河流,用镜头记录了石家庄的风土人情、城市巨变。在他们精心制作的《五彩石光》短片中,石家庄深藏的美被彻底释放,惊艳了众人,而三位石家庄土生土长的摄影师,对家乡挚爱的情感,也在镜头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呈现。短片在网络上热播,收获了大量的点赞。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二十里铺社区一栋居民楼里,记者和邢硕、石松坐在茶台前,像三位忘记时间的背包客,一边品茶,一边聊着石家庄,聊着身边的生活,聊着镜头背后的故事……

感受变化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

喝了一口茶,邢硕感慨地说:“拍摄石家庄,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一次重新认识。”从小生活在石家庄,邢硕的记忆中自然少不了尘土飞扬的街道和压抑沉闷的雾霾天,这也曾是大家对石家庄印象里的标签。随着拍摄一路走来,邢硕作为石家庄人的自信和自豪感越来越坚定,就像在画面中表现的一样:“现在石家庄越变越美了!”

谈起如今的石家庄,邢硕说:“这些年我也去过一些一线大城市,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儿,相比之下,石家庄虽然小一些,但什么都有,生活很方便。拍摄了这么多年,我见证了石家庄城市环境的改变,现在无论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人们在街上走一天,鞋上也不会沾多少土,这比以前要干净许多。还有许多公园都很漂亮,绿树成荫,空气质量也变好了。”石松更关注石家庄的现代感,他说:“石家庄以前给人的印象很土气,但看看现在的石家庄,非常现代、时尚。石家庄的年轻人,他们时尚而活力十足,一线大城市有的,我们这里也有,我们能感受到石家庄发展的脚步。”

有着摄影师独特视角的邢硕,对于如今石家庄优美的城市环境赞不绝口,他说:“石家庄在2021年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多个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优化了城市的环境,方便了百姓生活,也美化了城市的整体风貌。”邢硕敏锐发现了石家庄在城市颜色方面融入的高科技和时尚感。他说:“如今在节假日的夜晚,大家会发现石家庄各主要地标性建筑灯光的颜色、风格都很统一,并加入了很多有石家庄地域特色的元素,还在部分地方增加了巨幕电影、3D投影等新颖的视听形式。通过高科技的应用,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邢硕还注意到了石家庄城市文化挖掘方面的成果。他说,石家庄在去年新增了很多有特色的街区文化墙,让人们加深了对所在区域的认识,人和“景”有了亲密互动。“现在的石家庄城市颜值真的很惊艳!”邢硕最后说。

拍摄初衷 家乡的美需要发掘和展现

数年以前,一组以石家庄风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惊艳了石家庄摄影圈,随后,名为《石光流年》的摄影短视频更是在网络迅速走红,石家庄这座低调的省会城市,霸气地绽放出了自己的秀美之光,看过照片和视频的人都惊呼:“石家庄原来这么美!”随着作品的走红,拍摄这些照片的三位摄影师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最初是邢硕和老搭档梅名合作拍摄,后来石松加入,三位石家庄土生土长的小伙儿,逐渐成为了“石”光摄影系列的创作“铁三角”,在摄影圈内享有盛名。这个“铁三角”分工明确,邢硕负责特效拍摄,梅名负责航拍、石松负责后期制做和地面拍摄。梅名是位70后,邢硕和石松是80后,他们三人有着共同的儿时记忆和对石家庄炽热的情感,这让他们往往心有灵犀、一拍即合。

谈起拍摄石家庄的初衷,邢硕说:“有这种想法大约在10年以前,我看到了延时摄影特效拍的《韵动中国》,当时就被震撼到了。那时还没有人全面、系列地拍过石家庄的风土人情,更没有人运用延时特效手法去展现石家庄的美,我就想去尝试一下。另外,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从小生活在这座城市,对石家庄有很深的情感。但外界对石家庄的印象,似乎不都是那么美好,个别人甚至带有脏、乱、差的印象。但石家庄并不是那样,有很多美的地方,只是没有展现给外界,石家庄的美需要去发现、展现,这也是拍摄初衷之一。此外,石家庄有许多地标性建筑,包括周边县区的一些古建筑,都蕴藏着石家庄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去挖掘、记录这些历史文化,同样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邢硕清晰记得他拍摄石家庄的第一张照片,是在世纪公园电视塔上,拍了一张石家庄的城市全貌,从那时起,邢硕和伙伴们的创作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十年多时间里,邢硕和伙伴们的足迹踏遍了石家庄的大街小巷、周边的山川河流,拍摄了超过二十多万张摄影作品,并连续推出了《石光流年》《五彩石光》等视频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石家庄深藏的美,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家眼前,令人惊艳、震撼,也直接影响着外界对石家庄印象的改变。

未来计划 展现石家庄更深层次的美

拍摄石家庄的历程,也让邢硕、梅名、石松从青涩走向成熟。在这二十多万张摄影作品及视频作品中,记录着石家庄城市风貌的蝶变和周围山川河流的风貌,犹如一部穿越时空的交响乐。

时间不会停止,摄影师的脚步不会停下,虽然已小有成就,但邢硕、梅名、石松认定,这仅仅展现了美丽石家庄的冰山一角,石家庄风土人情中蕴含着深层次的美,等待着他们用镜头去发现。

石松说:“我们之前拍的作品更多展现了石家庄的风光、景物等。下一步我们想用镜头更多关注身边的生活场景,到大街小巷、到社区去展现基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去展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石家庄人的幸福指数。所以,未来我们的创作思路会更偏向人文方面。”邢硕说:“其实在去年石家庄疫情期间,我们就尝试着拍过一些表现人文类型的作品,我们透过这些表象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内容与情感。今后我们会更多拍摄这种类型的作品,特别是抓拍一些人们生活中的瞬间,呈现给大家一个烟火味道的石家庄。”

邢硕、梅名和石松已成为一个稳定的创作团队,作为石家庄人,他们今后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用镜头去展现石家庄的美丽、情感和态度。很多人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看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被留住的瞬间,不就有答案了吗?

邢硕说:“‘石光’系列作品给了我们更多认识、欣赏、解读石家庄的视角,也让我们愿意驻足去感知、感受、感悟这座城市。其实镜头不仅在我们三位作者手中,更在每个人的双眸里,盈目尽是诱人美景,尽是冷暖人情,记录于心,便可雕刻时光。”

邢硕最后说:“石家庄正在发生的美丽蝶变令人振奋,这是我们创作的灵感和动力源泉,它鼓舞我们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这座城市和人民。”(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东风战“疫”看春来——坚决守住这座温暖的城
3月11日,沉寂了十余天的阳曲一中,又听到久违的琅琅书声。初春的气息最为迷人,春风和煦,枝头绽绿,打赢了这一轮疫情遭遇战的太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一场波及我市两所中学2744名师生的疫情危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果断决策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迅速化解,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警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上下一心,最终交出了一份“5例确诊病例,未发生社会面扩散”的高分答卷。
这份“高分答卷”是太原防疫一盘棋的时时在线,更考验着一座城市在应急之下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在当前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形势下,守住“太原阵地”尤显来之不易。
靠前部署 绘就“防疫作战图”
这一次,决策更加给力。
此前,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太原市顶住了周边省市一波波逼近的疫情,我市已有近700天本土确诊病例“零报告”。这背后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科学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也是无数基层工作人员不辞劳苦、默默无闻的付出。
“忻州市忻府区报告1名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为内蒙古入晋人员,曾在我市停留。”2月22日晚,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被一个疫情通报电话打破。2月23日,我市在主动检测中,发现这一确诊病例曾在市六十六中高中部停留10分钟,随后离校。2月24日凌晨,市委接到紧急报告“市六十六中一名学生复检阳性”。
面对疫情,防疫集结号即时吹响。
市委立即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第一时间赶赴市疾控中心指挥调度,紧急部署,果断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封控管理、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点准备等作出具体安排。2月24日当天,韦韬在市“两会”上又主持召开了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决定成立工作专班,亲自担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伟担任副总指挥,市委常委、副市长分别担任综合协调、流调溯源、隔离酒店、封控管理、核酸检测、人员转运、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工作专班的负责人,明确职能、压紧责任,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2月25日下午6时,市“两会”刚刚闭幕,韦韬、张新伟直奔重点封控场所逐一检查,核实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一张科学详尽的“作战图”迅速制定出台。
随后几天,根据疫情变化,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市疫情防控办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布专用咨询电话,安排专人接听,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保障红、黄码及绿码有星号人员就医需求,为封(管)控区域内人员开辟畅通的就医渠道;坚持精准管控,动态调整“封、管、防”三区范围,在严防疫情传播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更为贴心的是,考虑到健康码异常人群无法入住酒店的问题,我市还开放定点酒店作为健康驿站……
一条条战“疫”措施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每一步,都想在前面,更走在前面。
星夜转运 勇敢者的奔跑
这一次,昼夜守护依然。
“把孩子们平安送到父母手上,我们的任务算告一段落。”3月11日上午,南寨派出所所长彭磊协同街道工作人员与市六十六中办理交接手续。从2月23日,学校封控初始,他们协助1144名在校师生安全转运至指定隔离酒店,随后又24小时不间断坚守封控区域,协同卫健部门完成校园消杀……至此,对市六十六中周边15天的封控任务圆满完成。
2月24日0时,两所学校师生隔离转运正式启动。太原公交集团公司接到转运任务后,迅速组成转运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赶往转运学校集结。在转运开始前,公安部门已经周密部署,确定转运路线,联系隔离酒店,跟车转运,确保师生及接触人员安全。
深夜,透过车窗,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带着几许担忧,让人心疼。“同学们不要慌张,服从指挥排好队,一会儿到了酒店,大家就可以休息了……”这一夜,48辆转运车用了14个小时,将市六十六中师生安全送至隔离酒店。
“疫情中最勇敢的奔跑,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安全的后方,而是去往最危险的战场。”2月25日晚9时许,阳曲县公安局巡警大队院里警灯闪烁。简单动员后,阳曲县公安局副局长王绍国下达登车命令。301名民警互相检查防护装备后,迅速前往封控区阳曲一中,转运全体师生。
厚重的防护服,粗重的呼吸声,寒夜里呼出的哈气在护目镜上瞬间凝结,化作一道道水珠。经过整整一夜的忙碌,当阳曲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将师生们安全转运至指定隔离酒店时,已天光大亮。
转运任务结束,2月25日清晨,尖草坪分局300名民警又在迎新街区域集结。南寨、迎新街派出所负责内围人员管理和车辆管控,分局机关各科室警力全部下沉一线,守牢外围防线。2月26日,初春的尖草坪区格外冷清。民警郑荣昶发现有位老人在社区门口徘徊,原来老人受伤了,想买点消炎药。郑荣昶穿好防护服,将买好的药送到老人手中,“大爷,我既是警察,也是您的孩子。”
隔离不隔爱,封控不封情,公安民警以细致入微的管理与服务,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安全与健康。
白衣执甲 为了孩子的笑容
这一次,医务人员依旧艰辛。
为彻底排查潜在人群感染者,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尖草坪区要在2月26日、27日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这需要大量医护人员支援。
2月26日凌晨,夜色还未消散,我市31所医院的1461名医护人员已集结完毕,携带物资奔赴尖草坪区指定社区开展核酸采样。他们中有人刚下夜班,来不及休息;有人深夜接到通知,立刻赶到医院。他们穿上防护服就是战士,不吃不喝站立在寒风中几个小时,更有甚者十几个小时,都在进行核酸采样。
与病毒赛跑,不分男女,不分白昼黑夜。一个又一个白衣英雄,再次为太原人民筑起了安全防线。

基层力量 你永远可以相信
这一次,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志愿者仍是基层防疫主力。
一个电话、一个指令,他们就走出家门,逆行向前。组织采样、送菜上门、买药送医……这些琐碎又重要的工作,保障了居民生活,稳定了人心。
这段时间,兴安社区网格员李瑞瑞和她的“小电驴”成为居民眼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线”。早上不到8时,李瑞瑞披起“战甲”,化身“大白”,骑上“小电驴”赶到卡口,接上医护人员,再返回小区,为兴安苑东区居家隔离的13户33名居民上门采样。此次疫情以来,市六十六中周边被划为管控区,尤其是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兴安苑东区,是兴安社区最大的小区,人口多,独居老人多,疫情相关人员多,疫情防控风险大、任务重。
此前,已经5次上门采样,李瑞瑞和采样人员已摸索出了经验,为节省时间,两个“大白”挤在电动车上赶路。“大娘,您今天感觉怎么样,血压平稳吗?”采样期间,李瑞瑞得知大娘的降压药快吃完了,她记下药名,临走时顺手拎走门口的垃圾袋,马不停蹄赶往下一户。直至上午11时,13户入户采样全部完成。
脱下“天使白”,再穿上“志愿红”,李瑞瑞又化身为“救火队员”。居民李先生因病需要到医院,可健康码是黄码,不能出门。李瑞瑞赶紧联系包联医师,帮他申请就医。每天与隔离人员见面,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生活需求,为居民代购、代办是每天的必修课。李瑞瑞说:“多跑几趟没关系,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关心他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网格员的付出,居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新城小区的网格员总能收到居民送来的爱心奶茶和午餐;看到凤凰小区网格员站得太久,脚肿到无法穿鞋,有人悄悄送来好几双大码新鞋……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许许多多“抗疫者”用真情大爱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此次,全市统筹调度660个基层党组织、1.7万余名党员干部,与各条战线深度融合、协调联动,扎实做好隔离群众、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生活保障。
科技赋能 筑起“智慧防线”
“先生,不好意思,您的健康码是黄码,不能进入机场。”2月26日,正准备登机的市民王先生被工作人员拦下,着急出差的他顿时急了。经过核实,王先生曾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做过核酸检测,与忻州市的确诊病例存在时空交集,需要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疫情期间,像王先生这样健康码突然变黄的情况不在少数,一时间,“保住绿码”成了大家最重要的事。
“事前预警”“事后追踪”……为降低疫情影响,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的关键作用,太原市成立了由卫生健康、工信、便民服务热线等部门组成的赋码工作专班,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健康码赋码管理,截至2月26日下午5时,我市确定的首个防范区尖草坪区已有近49万人健康码被赋黄码。一旦被赋黄码,不仅自己要健康监测,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共同居住的家人、孩子也受影响。此后,10086人工客服、12345热线等都接到大量市民反馈。
其实,如此大范围赋码,看似带来不便的背后,是我市对群众生命安全的责任和担当。
健康码管理并非“一刀切”。在靠前一档,最大程度把疫情管控到可控范围后,我市进一步完善健康码动态管理,制定《太原市健康码管控实施细则(试行)》,全流程优化数据收集、精准赋码、即时解码、申诉处置等各个环节。在全市范围严格执行红、黄码限制出行制度,全覆盖式查验“两码”,有效发挥预警作用。3月2日,太原市疫情防控办还组织专家编写了12类健康码知识问答,为群众答疑解惑。同时,经核实对于确实未在相关管控区域停留,或与相关病例无时空交集的居民,及时调整为绿码。
健康码动态调整,让10086人工客服平台来电量激增。为了能尽快回复每个咨询,10086人工客服启动应急预案,800余名客服全员上岗,后勤、行政工作人员也补充进来。从2月24日至3月10日,太原移动分批次提供了28人的感染和密切接触者大数据名单,及上万人的时空伴随者名单,为疫情风险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这一次,防控细节依然处处暖心。
“你好,这里是12345热线”“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接线员的声音此起彼伏。2月24日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热得“发烫”,每天近2万通咨询电话,涨幅达72%,热线平台调集全体工作人员支援话务一线。
成珺是大数据部智能化应用组组长,她的主要工作是同步更新热线平台的“知识库”,方便接线员及时查阅回复市民的疑问。我市实施赋码管理后,涉及黄码的咨询“打爆”了热线。他们立刻成立“疫情信息核查专班”,持续更新最新政策。
刘婷是转办回访部主管,住在尖草坪区新兰路,健康码也“黄”了,只得居家隔离。得知热线被“打爆”,她也没闲着,开动脑筋,写方案、发布防疫小视频,为忙碌在一线的同事分担压力。他们制作发布的《健康码五问》等小视频,第一时间解答群众疑问。
2月24日至3月10日,12345热线累计接听市民来电26万通,涉及疫情防控的就有18万通。“太原12345”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累计浏览量达32万,公众号“微查询”版块提供自助查询服务7万人次。
“黄码不用怕,在太原有住处。”长沙的李先生来太原出差,想不到赶上了疫情,健康码出现异常。原本他很担心没办法住酒店,可没想到太原市专门为健康码异常人群指定酒店作为健康驿站。李先生入住希尔顿欢朋酒店健康驿站后,一日三餐不重样,并且送餐上门,每天两次专人收集体温数据。据初步统计,健康驿站已有243人入住。“酒店很舒服,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暖。”
更令人欣慰的是,为有效应对疫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持续通过报纸、视频、图解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广泛宣传我市防疫的最新举措和实时进展,回应群众关切。
没有社会面扩散,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没有层层加码,在这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接力赛中,太原跑赢了!
太原高度,给人信心。太原速度,令人振奋。太原精度,让人放心。太原力度,使人安心。太原温度,让人暖心。
短评  
从严从紧再出发
当所有人同时信任一座城,必是因为这座城一直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
面对“卷土重来”的疫情,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群众守住了来之不易的安宁。
这份安宁,也来自全体市民的信任、支持与配合,更是太原抗疫的最大底气与力量源泉。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等特点,我市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的压力仍然较大,此刻依然有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以及网格员等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前行。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局外人”,疫情防控责任没有“隔离区”,每个人都是城市防疫的第一道防线,每个人都是筑牢疫情防控网的重要一环。
春天来了,春天昭示希望,春天预示未来。让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凝心聚力,接续奋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以更加精准细致的工作,以更加严格有效的举措,把基层基础做扎实,把应急准备做充分,时刻绷紧一根弦,从严从紧再出发,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太原阵地”。
来源:太原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该公司表示,猎户座影业将专注于电影中的包容性故事讲述,通过开发、制作和获取故事片来放大镜头前后的不同声音。#设计大新闻##小威设计机器人##一品分享#【猎户座影
  • 没想到今年骑行这么火,七月就想买了,问了两家,云朵蓝小布都要等2个月! (虽然这是下午拍的但是为了图片和图片重复我就放开头了...)中午从书店出来的时候一拍 华
  • 看来不管你是一婚还是二婚,是女总裁还是女强人,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只要你一开放,男人们都不会娶你。​那么离婚来讲,会反反复复闹离婚,这个事儿停不了,不过卦看,最
  • 以下是每个智慧城市面临的9大挑战:缺乏适合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透明度和数据隐私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调缺乏实施智慧城市计划的能力政治分歧和缺乏政治意愿智慧城市居民
  • 他连同他的光荣事迹,一直是我国终极戒慎的对象,老实说没有此等前车之鉴,我们这趟车跑不成现在这样。“恩怨似云烟,转眼飞很远”他唱的时候尾音是扬起来的,背景音里有两
  • 】近日,家住柳江区祥和北路的黄先生很郁闷,不知道是哪来的铁块把他家挡雨的钢化玻璃给砸碎了,幸好没有伤及路人。【柳江区男子饭后腹疼,医生竟从他胃里取出6厘米长的牙
  • p1:难得在某龙有糖吃[好爱哦]物理老师给滴(浅浅记录一下)p2:某龙的画室 快要结课了有点舍不得记录一下p3:一个妄想找一个富婆女朋友的美术老师的作品p4:送
  • 该研究负责人、IAP博士生安东·基奇解释说:“我们利用了发光材料中激发态的基本物理特性,在这样的系统内,不同波长的光激发出一定比例的长寿命三重和短寿命单重自旋态
  • 对于我们开茶店的经营小主来说,我们不是茶农,我们终究没有茶树,没有必要去说哪一片好与不好,我们只是茶与茶文化的搬运工。这些都属于我艹类茶商2中间的这类比较多,守
  • 从容说话,平静如没有语言,最原始的声音,无需装饰。我坐在空旷之地,等一场雨。有一些简简单单的线条落下,凑不齐完整的拼图。你所不知的摆渡,载我到已经删除的页面。那
  • 引起革命的根本观念,是由少数聪明的头脑所发明的。火星和水星(处女座的主宰行星)联合起来的影响力会使人拥有直觉的洞察力,然而,也会使人有好辩倾向,或是在待人处事上
  • 我偶尔还会自我拉扯,那时我就听听歌,感觉能听到他说,没关系,我能做到,你也可以…仿佛又回到了自己无所不惧、无所不能的十六岁,所有的事情我都能做到,都能做好。性格
  • 本期活动,对转盘的各项奖励进行了升级,同时更换了城堡皮肤奖励,欢迎各位领主大人参与!外现返场活动,外显买一送一,其中赠送的物品为可赠送状态。
  •   这份通知书来得殊为不易:去年,包括他在内,304名考生在大连市金普新区的隔离考点参加了考试。  这份通知书来得殊为不易:去年,包括他在内,304名考生在大连
  • ✨如果他给了你这4样东西,请珍惜保存,如果没有,请你勇敢追求,耐心等待,因为对的人,永远值得等。告诉身边的人,不要受其害[泪] 一个男人真心认定你,才舍得给你的
  • 来看这个案例,王某,男,年龄11.5岁,骨龄14.7岁,骨龄超前了3.2年,骨龄超前症状严重,孩子的年龄身高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排名前3%-10%,但在相同骨龄
  •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来到残破的城门前,他走到她们分别的地方,旁边那树早已枯掉,摸着那块她天天等待他归来坐的石板…… 路过的人告诉将军,这里曾有一个女人一直等着她
  • 而且也没怎么下雨 看样子明天是暴雨天了55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你的老怀表还在转吗你的旧皮鞋还能穿吗这儿有一支未来
  • ”——尼采[心]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问一声:噢,原
  • 然后也开车来了。然后他说要把我的车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