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愚|A Yu#遇见艺术#

雷运涛, 笔名阿愚, 陕西长安人,师承王金岭,张之光先生,现任培华学院艺术系教授,西安青年美协理事,长安美协副主席。长安画院花鸟部主任。

闲 话 阿 愚

文/崔文川

长安画坛名宿张之光先生说:阿愚是个灵性人,绘画感觉很好——都在画里了,一看便知。作画是一个“悟道”的过程,亦即万事万物周始运行的自然法则或规律实施于尺幅素纸之上的过程。所谓理无大小,因微而知著。画虽小技,其道当于治国平天下同功。“感觉”好是从艺的先天条件,“悟道”则是后天担水劈柴须臾不离的功课。知识觉悟,一切都在笔下见得。学因年进,功到自成,只要诚意正心,身体力行,阿愚会成正果的。此言不虚,因为老人们见多看多体悟多了,说出的话自是一种定论。

现在画画的人多,谁都能拈笔来那么几下,谁都可以说自己是画家。可是这所谓的画家,有些即使名头甚著者,其作品也多半是令人不敢恭维的。阿愚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的创造。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看似自由挥洒实则是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他的画看第一眼时,尤如唐人岑参所诗:“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我们品读阿愚,可以读到一种沉静的从容,读到一份浑穆与恬然,更可以读到一股健旺的精神。这很不容易,但见他行笔运墨隐然间已透出了大家气象的沉稳与泱然风范。这样的笔墨只有亲历奇山秀水,见惯苍莽浑茫,才会有此宏阔之胸襟。阿愚的作品构图简洁,立意雅致,画中要么是古寺禅意,空灵十足;要么花开富贵,浓香怡人。杜甫诗《望岳》中有: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阿愚笔下的水墨层云来于身外,水光山岚,云霞文章,归鸟野寺写来不刻意不专注,自然的造化浸染于他的血液,融而为气质,生发之而成艺术,于是山穿烟雨,闲云流水齐来笔端。

阿愚作画有时竟然纯用水墨。水墨是中国画的根本,但并不见得每一个中国画的画家都能运用得好。所谓好,当然是指巧妙,虽说“墨分五色”,其实也要靠画家自身之体会与实际上的操作。水墨也无非浓淡轻重的层次感,但即使兄弟父子也无从教导,创作者得纯以心性去揣摩、测度,并在创造中获得酣畅之美的最佳表现。由于靠每一画家去悉心领会,故只能是各有收获,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有了高下之分。阿愚可说是水墨应用的高手,水墨成了他观照、表现世界,抒发感情的绝妙方式,似乎已近于得心应手之境界。他在传统的水墨运用中,其实已不乏自家独得的理解,比如宿墨的出神入化之妙用,他巧妙利用宿墨的涩重,刻意营造一种具有厚度的历史感,又以浓墨轻墨相渗和,在一种恰到好处的把握中,极妙地表现了池塘水草鳜鱼肥扑朔迷离的景观。而在极传统间,我们却能感受到极现代的清新气息。在创作中,阿愚用极传统的方法摆脱传统意义的具象,添加进了若干的理性思维,从而使作品升腾到一种精神层面的境界,在饱满的画面中体现了天地之大美。

近些年来,阿愚艺术上的境界已大大突破了自我,随着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视野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艺术上可能禁锢他的清规戒律不时被打破,他得到了自由,宛如在一种空明中遨游,而风格却也开始由瑰奇趋于平淡。用自己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阿愚向往自然,他一有闲空就呼朋唤伴走进大千的世界。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也不厌世,一个厌世的人,又哪能有这么饱满的创作热情。究竟人近中年了,他身上染上了更多人世间的风霜,老去的只是他的画笔,其实可以说是更加的沉实,去除了浮华之后的明净,无论人或是作品,都已经有了另一番妩媚的动人。

有的画家画了一辈子,压根儿就不懂得什么是艺术与美。但阿愚深谙此道,他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那就是向往自然,疏远破坏自然的任何伪艺术。他的画就是渴望把自然还原到画面上,自然界的春意盎然,或者生机蓬勃,绽放娇娆的风华,首先就吸引了他,让他动心,他想要怎么去把这份美丽永恒,这就是他创作的初衷。可以看出他的敏感,这是艺术家的敏感,外界的细微变化,不仅仅雨雪风霜,还有花的一点点的盛放,都令他感动,从画里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他的感动与欣悦。或许他的热爱催生了激情,更或许他从这里寻找到了创作的源泉,他的虔诚令人感动,缤纷的色彩,多姿的妩媚,在他画笔下尽呈风华,点点如夜空闪烁的繁星,冷静地去展示那般竞相的热闹,这是一种美;也有不加控制热情,让繁华恣肆地去放纵牡丹的美丽。静谧时有处子之幽娴,仿佛那一枝幽兰芬芳淡远;热闹处则是那么奔放,抒情的语言在绘画里淋漓尽致,倾国倾城。阿愚的世界,有声有色,有韵有致,流荡着楚楚动人之妙,每一幅就是一个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是也。

明人陈眉公曾说过:“有野趣而不知乐者,樵牧是也;有果瓜而不及尝者,菜佣牙贩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达官贵人是也。”而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里,满脸功名利禄者何曾有余裕于花鸟鱼虫,野逸古寺。关于这些都是闲话,因为同我没有关系。我之喜欢看点花草的书,赏点闲适的画,不是为了避俗,而是为了欣赏,把它当美妙散文来读。阿愚兄的画就是此类

【印祖开示:佛教大纲,不外五宗】

文钞原文: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其第三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谬误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清截流禅师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

~印光法师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每一元素都有原子,原子有正负电荷,

证明可以再分的,总之世上没有不可分的东西。

庄子说,一个东西天天拿去他的一半永远也拿不完,

反正要剩下一半,永远都可以再分的。

每个东西再小都有两面,不是孤立单面,部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条件构成,

客观条件够了此物就产生了,条件和合存在,条件不够就消灭。

这是佛法讲的

“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 的缘生道理。
  

正因为事物是由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

所以叫缘生法,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常性,

因为他是依靠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不聚则会消失,

他的存在是毫无主宰,没有常性的即没有自性的存在,

正如一个会议的组成,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会,

人都散了这个会也不存在了。

所以三法印中有一印是 “ 诸行无常 ”,

“ 诸行 ” 的 “ 行 ”

不是 “ 行深般若 ” 的 “ 行 ”

( 指心理活动 ),

这个 “ 行 ” 是指一切有为法,

即由因缘所聚合成的一切事物。

因为一切法因缘所生,缘散则灭,

所以他是无常的,缘生即无常,聚合则无自性。

“ 无常 ” 的含义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独立的东西,这就是无常、缘生。

所以佛法的缘生理论同辨证法的观点并不矛盾,

与马列主义并不冲突,佛法的中心论点就是讲缘生,

因为缘生所以无自性,所以是无常,不是孤立的存在,

这是符合宇宙万法的真实相的。
  
而且这个 “ 空 ” 是 “ 照见 ”,

即是用智慧如实观察时 “ 照见 ” 的,

观行是在智慧上起的,如 “ X ” 光那样透视人体,

诸法的真实相,非凡夫的眼光能见到的,

是观自在菩萨以深般若智慧观见的,

观见五蕴都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性,自性空才是空的讲法,缘生故空,空无自性。

空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及人我上起的我执见,起执就是障碍,

有的对三宝即对佛像、经书上起执著了,

就贪佛像、经书,看见好的就偷为已有,

凡是对任何法上起执都是流转生死的根本,

而空就是要空掉这种执著。
  

“ 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是十二因缘的还灭法,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

都是缘生性空的,没有常恒的存在,故没有不变生灭。

般若如大火能 “ 烧 ” 尽一切执著,

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

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

“ 金屑虽贵,著眼成翳 ”,

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

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

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

《心经》说 “ 无智亦无得 ”、

“ 得 ” 有具体的东西。

“ 得 ” 有灾在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

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

“ 得 ” 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

总之应了知 “ 得 ” 是缘起性空,

这就是无执著的 “ 得 ”、“ 智 ”。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於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

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

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

佛法无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的。

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於求成,

应有畏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的学,

犹如禽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的走,

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
  
无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

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里碍。

执无为法,如三宝、般若都不应,执任何一法都是墨碍,

众生的罣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 我 ”,

“ 我 ” 就是障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障碍了,无罣碍就无恐怖,

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

因为菩萨早就没有我了,

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觉悟一切有情。

小乘发不起菩提心是因为他未真正见到无我。

“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

没有我了就不会有罣碍,无罣碍,就不会恐怖。

“ 远离颊倒梦想 ”:

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
无常常倒,
无我我倒,
苦为乐倒,
不净净倒。
  
( 一 ) 无常常倒: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

如 “ 无常颂 ” 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 二 ) 无我我倒:

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

这就是无我我倒。
  

( 三 ) 苦为乐倒:

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 四 ) 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 梦想 ”:
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

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

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

梦见欢喜的就高兴,

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
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

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

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

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

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

都说佛法不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

都是由於十六尊者住持,

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

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 ( 云南省 ) 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

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

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後都要成佛,

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

以定力住世,现的声闻相。

《罗汉仪轨)中有颂文

“ 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
  
“ 究竟涅槃 ”: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梵语的音译,

意思是 “ 无上正等正觉 ” 佛成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区别於菩萨和小乘的觉,十地菩萨等於十四晚上的月亮,

佛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一切福德智慧资粮都圆满成就,

小乘的觉是偏觉,只是偏重自己觉悟。
  

禅宗阴悟的人,仅是一点没有明白,没有过关。

若根底深厚,到善知识处参学,善知识一点就穿,破除他的迷惑就开悟了。

遣便是祖师禅的微妙,祖师禅主要是以慧学断烦恼证无我,见诸法宵性,开悟就是见诸法实性,即见佛性。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见性即见佛性,佛性是无明的反面,无明遮住佛性就是迷,

断尽无明就见到佛性,开悟要依善知识参,无明的根本是俱生我执,无明

( 心里的病 )

被善知识拉出来就见到佛性,

所以要参访善知识,求师访道,请善知识印证,教诫。
  

祖师禅,如来禅都是有传承的。

禅宗门下常参 “ 念佛是谁 ”,是把无明的根子挖出来,

这是禅宗下的疑情,参念佛究竟是谁,说是我在念,

那个在念佛的 “ 我 ” 究竟有没有?

佛在世里主要是禅诵,禅是如来禅,范围很宽,

後来达摩祖师传的祖师禅,没有说是坐在禅凳上开悟的。
  
《续比丘尼传》中载:

一位叫玄机的比丘尼去参访禅宗的雪峰义存禅师。

禅师问:你从哪来,

玄机答:从日照峰来。

师问:日出也未?

答:日出就把雪峰照化了。

问:你叫什么名字?

“ 玄机 ”。

“ 一天织多少布?”

“ 寸丝不挂 ”。

说完转身就走。

没几步,禅师突然说:“ 袈裟拖地也 ”!

玄机忙回头看,禅师笑着说:

“ 好一个寸丝不挂呀!”

玄机即拜禅师为师,禅宗的话头就是没有答案,人的我执最易在名字上起,

所以禅师们以名字开玩笑。

若师徒二人都是饱参饱学,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
  
修定的人,入定时就能降伏烦恼,

所谓禅诵,禅是心里用功,修定之前的除盖、断障也都是从内心降伏烦恼,

没有智慧则被烦恼所障,

没有烦恼才能考虑问题,

禅应是止观双运。

止,心不沉,散、掉举。

观,心起十分微细的作用。

诵:
就是读诵,主要是背诵,

但现在多不重视禅诵了,禅宗丛林也很少有禅堂。

密宗的修法是如来禅,

是从佛到历代的祖师们师师相传的。

但能修的人很少。

每个宗派都有禅的修法,後期无人修就失传了,

所以内地有些大德就发心到藏地求法。
  

中国的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晋朝人,当时由於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等尼直接从比丘僧中受比丘尼戒

( 按佛制尼众应从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中受戒的规定来说,

这是不如法的,但也能得戒,因为佛说比丘尼得戒是从比丘僧得 ),

她的学问,修行都好,由於他们受戒时有多人反对,就在船上受戒,

这表示与反对的人剧清界限,当受戒时异香芬馥,扑鼻而来,这说明她的功德大,得戒殊胜。

她七十多岁要圆寂那天,众人又闻到了受戒时的香气,并见到天上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位手拿花束的女人,

净检告诉众人她要走了,教众人好好行持,就与遣个女人牵着手从彩虹中上天了。

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是梁代高僧灾唱写的,

後来西藏盛传 “ 空行母成就法 ” 时,

才知道净检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

修这种法最高的成就是肉身成就,

次一等是身子走衣服不带,

再次一等的身子会缩小,

成就了就往生到空行母的净土去了。

西藏修此法的人十分尊重妇女,

把女人都想为空行母,否则修此法不行。

但这法不轻易传的,修的人应十分保密不许讲。
  
佛法最重传承的,戒、密等一切法都是如此。
  

道谛归总就是三学,定学是佛法的基本功,

最开始修定不一定修祖师禅,

我们根基浅,修不起祖师禅,祗能修如来禅,现在这两种禅基本上已融合了,

如禅宗参的念佛是谁,这一句就是去除我执,

只有心定下来才能把子时想不通的问题想通,就会开悟,如来禅、祖师禅是相通的。

戒定慧三学开广是三十七道品,八万四千法门。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咒是随心语,念咒能防护心,降伏其心,伏烦恼,念咒时发什么愿都能满愿,

咒是诸佛的愿力,念咒求什麽都能成就。

咒,一般不讲,讲了容易起执著,什麽意思都不说只是念,念时应恭敬,不打妄想,就能起作用。

神:不可测。

明:般若、智慧。

咒是大明,密法把佛法最密的都告诉你了,级若波罗蜜多是一个咒,咒是把最密的法都摄持了。

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一义最高法。

所谓 「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气第一义是一切法无我的慧。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没有一咒一法与此法相等,

这是最高的密法,是般若波耀蜜多之心经,

开始念其它经之前念一遍心经,能除一切魔障。
  
“ 能除一切苦 ”:

有我就苦,首先应通达人无我,另外通达法无我,通达诸法缘生性。

观缘生是分析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困难来了,

应从正反多面观察,就能解决问题了,通达般若就能除一切苦。

第一苦就是输回之苦,成佛就是度众生苦。

佛是真语者,宵语者,他说此经後叮咛我们心经是个咒

“ 能除一切苦 ”

是 “ 真实不虚的 ”。

这个经前一段文是显教,

後一部分是密法,

後文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咒。
  
咒有时亦可以简讲。

“ 揭谛 ”:
去超出三界的轮回;

“ 波罗揭谛 ”:
走到彼岸去。

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

“ 波罗僧揭谛 ”:
僧,和合众。

使我们大家都到彼岸去,

“ 菩提莎婆诃 ”:

菩提是佛的果位。

“ 莎婆诃 ”:
成佛,我们大家都成佛。
  
这个心经是全部的佛法,佛法无多旨,不应贪多,

最後的建议是我们佛弟子的修行目标,

我们听了心经,不应起执著,我们大家都成佛。

( 全文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而《燃冬》我当然还没看, . 后天会去看公映, . 现在只有一个判断是, . 当看到导演和周冬雨这对组合时, . 我认为这俩人凑在一起很成立, . 周冬雨
  • #晚安我的小风小年# 还有不到十个小时就要迎接小风的ep咯 其实会有点紧张 这是小风用心准备的礼物 是独属于小风的 是浪漫的伟大的 是一步步一点点成就出来的作品
  • 看到这条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来这个学校(学校宿舍宣传图里面能看的宿舍都是男生宿舍)纯属虚假宣传,骗女孩子进来读[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
  • 盗版漫画书在毕业时就被我扔在楼下,精心画的校服也送给了同学,故事的主人公艾伦耶格尔早已变成爱人野鸽儿,我并没有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样子,只能在曾经觉得拥有无限自由
  • 今日追《装腔启示录》感触:1⃣️占有欲极强确实是太爱了的表现,但也是自卑和心理不健康不成熟的表现2⃣️成年人遇见势均力敌的爱情,彼此都会小心翼翼靠近,隐忍克制隐
  • #幸运星指南# #星盘# #塔罗牌占卜挽回前任爱情婚姻感情 算命星座#一边骂着公司虐粉一边看完了整个纪录片 作为楷灿想停在20岁是因为爱豆最好的年纪就是二十岁
  • )烩面好吃哒 虽然跟我之前知道的烩面速食味道一模一样哈哈哈外卖买了好多微醺(装的)第一次喝完一瓶谁懂 之前都是装装样子喝点hhh刘洋女士 罗洋女士以及刘洋洋女士
  • 那就是面对一切现实给予的困惑与痛苦,因为你面前除了面对你还是面对,只有不断的痛苦之中才会有你多彩而丰富的人生。可每当我想到这些时,我都深感宽慰与感动,因为这些难
  • #你谈的是什么恋爱##那些暗戳戳的校园恋爱# 我被抓进了局子,审讯我的帅哥有点眼熟。 我听见他过于冰冷的声音在空荡的审讯室炸响:「为什么要去那里?」 我失落地
  • 另外三个姐妹听到这句话之后也有点不开心啊,凭什么要自己付钱,别人不付钱,她也在里面感受到了男模给她带来的快乐,男模说的那些笑话,她也是听在耳朵里面的。结果当他们
  • 收集可爱有趣的发圈文案小句子.少听坏女人的话 要听我的๑•᎑<๑.☻闺蜜就是:一起吃饭一起胖 ♡̷.拜托 假装一下着迷吧꒰• ̫•꒱.我彳艮扌曳字者⻖扌曳
  • 3.绝大多数实验犬未经历过社会化,进入家庭后需要适应过程、领养人丰富的经验和足够多的耐心爱意。如果你在了解以上几点后,现在或者未来有计划和领养一只实验犬,请告诉
  • 还是大嫂子的眼睛奸,远处就看到了莲莲挎个篮篮走过来了,莲莲也看到我们了,她喊道:小奶奶你们走快些,我种的西红柿吃不完了,你们也快快过来摘呀,要不然熟透了就裂开了
  • 我特别喜欢董卿说的一段话,他说无论我们最后生疏成了什么样子,曾经对你的好都是真的,就算终有一散也别辜负相遇,希望你从来都不后悔认识过我,也是真的快乐过,但是如果
  • )然后再出发去接待夜里12点多才回家吵醒了我,但我继续睡了今晨他起来就复盘我给一一准备的幼儿园的东西然后抱着一一出门今天下午约定好一起去接一一结果他提前半个小时
  • 我要永远开开心心的,不受任何人的影响,进入我的世界必须是来爱我的,不是那就滚蛋吧!月光下的舞蹈管理自己的生活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在每一次月亮与暗之间我们的身体
  • 万恶淫为首,淫欲是最重的罪孽自身的福气经过邪淫的消损灾难离你也就越来越近了!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
  • 9月3号16点,长春市春城爱乐艺术团将带来专场管乐音乐会,优美的旋律、精彩的表演定让您不虚此行。9月3号16点,长春市春城爱乐艺术团将带来专场管乐音乐会,优美的
  • 图里是最近截的:陈BER的小炸毛 啾咪的有爱眼神 把三个娃娃排好盖被的可爱弟弟 鼻头有灰的走失小狗 半年的辛苦换来的142亩地的丰收 翻滚的麦浪 后陡门的夕阳
  •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三个星座心态最好,注定是做大事之人金牛座:别人根本承受不了的孤独与煎熬金牛座虽然给我们的印象并不深,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这样一点,更多的时候